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极文学

极文学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大明: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> 第533章 降龙手段,罪己诏

第533章 降龙手段,罪己诏(1 / 2)

听完陈羽的一番讲解之后,夏原吉也是脸色铁青。

他没有想到儒家的天人感应学说竟然是这么回事。

在几年前,各地遭遇旱灾时,他还曾特意上疏道:

今岁天旱不雨,乃上天示警于陛下,臣请陛下罪己自省,减免赋税以安民心,禁奢靡以顺天意,如此则天灾自消,国运自昌。

那道奏折不仅言辞恳切,还引经据典,列举《尚书》中‘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’的句子,力证天人感应的真实性。

当时朱棣看后颇为动容,还特意召他入宫商议。

除此之外,他在主持户部事务时,每逢钦天监上报日食、月食等异象,都会牵头组织朝中官员斋戒三日,期间禁止饮酒作乐,还亲自撰写《祈天疏》,在疏文中称‘臣等辅政无方,致上天示警,愿代陛下受谴,只求上苍垂怜万民,佑我大明’。

甚至在给子弟的家书里,他也屡次提及天人感应的重要性,叮嘱他们‘为官者当敬畏上天,每见异象必思己过,方能不负君民所托’。

将这套学说当作修身治国的准则传授给后辈。

现在回头再看,自己当年那些上疏、那些祈告、那些教诲,竟都成了笑话!

什么天人感应学说中的天象异色,就是将自己当傻子糊弄!

可恶!

……

朱棣和夏原吉二人,表情复杂。

无论是身为臣子的夏原吉,还是身为天子的朱棣,从小都系统的接受过儒家的教育。

但朱棣受过的儒家教育并不是那种传统的儒家教育,而是经过阉割的版本。

毕竟,若是儒家教导皇子的时候,敢直接上洗脑言论,比如想要在大明教导出来一个扶苏,那简直就是作死。

要知道,洪武帝手中的刀,可不是开玩笑的。

所以,在这种情况下,接受儒家教育的朱棣,成为永乐帝后,由于和儒家本质上的学识是两个派系,所以二者必将处于不同的阵营。

因此朱棣发现儒家在掌控舆论话语权之后,将自己当作傻子来忽悠,心中杀意涌现。

但杀意的背后,则是深深的忌惮!

这百万儒生组成的团体,将天子当傻子来忽悠,他们的目的是什么?

将皇帝培养成为儒家的傀儡!

扶苏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。

想到这,朱棣不由攥紧拳头。

自己身为大明皇帝,既然发现了这个坑洞,就应该提前给他填上,不能再继续放任坑洞,去祸害后世之君!

陈羽抿了一口酒,醇厚的酒香在口中散开,又夹了两口桌上的酱肘子,待腹中暖意稍盛,才放下筷子,继续慢条斯理地说道:

“其实要说这天人感应学说之所以会诞生,并非凭空捏造,也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。”

“那个时候正值春秋混战,周天子权威早已名存实亡,天下被齐、晋、楚、秦等大国分割,小诸侯国更是在夹缝中苟延残喘。各国为了争夺土地、人口与霸权,常年征战不休,城郭被焚毁、农田被践踏是常事,百姓流离失所,饿殍遍野的景象随处可见。”

“在这样的乱世里,孔圣人身高九尺六寸,身形魁梧挺拔,目光锐利如炬,,周游列国时,身边跟随三千名弟子。这般势力,放在中等诸侯国里,已是一股不容轻视的力量,可面对齐、楚、晋那些拥有几十万常备军、能动辄发动灭国之战的头号强国,终究还是不够看。”

“我猜,孔圣人看着天下百姓深陷战火疾苦,却又限于自身实力,无力扭转乾坤。无奈之下,将希望寄托在了看不见、摸不着的上苍身上,毕竟在古人心中,苍天是至高无上、能主宰万物的存在。”

“他希望老天爷能站出来,以无形的威严约束诸侯与天子,让他们心怀敬畏,停止征伐,主持世间的仁义与公道,让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。”

“后来,孔圣人便将天子的品行与苍天紧密结合,提出‘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’的理念,认为天子若有德,苍天便会降下祥瑞;若天子失德,苍天就会以灾祸警示。”

“说到底,这便是想用‘天’的名义来威慑君王,让他们不敢肆意妄为,只能乖乖推行仁政。这就是天人感应学说最初诞生的背景,本质上是孔圣人在乱世中,为了推行仁政而想出的‘借力之法’。”

陈羽顿了顿,继续说道:

“不过,天人感应学说真正大成,甚至成为国家国策,却是在汉武帝时期,同样是时代背景推动下的产物。要知道,秦始皇虽然灭了六国,统一了天下,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,可秦朝只传了二世就灭亡了,汉朝虽继承了秦朝的制度框架,却也面临着诸多隐患。”

“尤其是到了汉武帝时期,地方上的诸侯国依旧拥有不小的势力,民间还有不少人记得战国时期的故国,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的百姓,只知有诸侯国,不知有大汉朝廷,也就是说当时的汉朝,只有统一之名,而无统一之实!”

“为了解决这种现象,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,推行‘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’,而天人感应学说,便是这套治国理念中的关键一环。”

“如此一来,思想得以统一,人心得以凝聚,汉朝才算真正摆脱了战国遗留的分裂隐患,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。”

话落,朱棣和夏原吉对视一眼,眼中充斥着疑惑。

方才,陈兄弟经过一番有理有据的话,不是已经将儒家的天人感应学说从天上丢到了地上,证明了天人感应学说存在的虚假。

如今,证明说起来天人感应学说存在的好处,那么按照这样的说法,天人感应学说在大明永乐时期存在,究竟是好是坏?

二人感觉脑子有些乱,需要静静。

陈羽仿佛看穿了老朱和老夏眉宇间的疑惑,随即进一步解释道:

“天人感应学说对于大一统王朝的稳固,确实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。换句话说,正是有了天人感应学说,民间才对皇帝产生了普遍且统一的敬畏之心,这种敬畏不再需要依赖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这样的强制政策作为引子,就能潜移默化地实现民众思想的统一。”

“在天人感应的逻辑里,皇帝是天子,是上天意志在人间的代表,天灾异象被视作上天对皇帝执政的警示,这种观念远比单纯的思想禁锢更能深入民心,让民众从内心认同皇权的唯一性与神圣性。”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