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—《》58、第五十八章
刘大夫今日出了趟门,他平日里除了替李燕沉看病意外,换会时常同长安各个药房,医馆的大夫往来,切磋医术,探讨些疑难杂症。
任何技艺,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,若想要进步,得虚心接受旁人的优点,改正自己的缺点。
今日,他同往常一样,带着小徒弟就出了王府的大门,准备出门去采买些药材。
小徒弟名杜仲,背着药篓跟在他身后,“师父,咱今个儿去哪家药房?”
刘大夫心情不算好,他已经替王爷看了两年的腿,只能让王爷的腿依旧血脉流畅,肌理不消,可是依旧没有办法让王爷站起来。
作为一个大夫,他不得不想自己的医术是不是不够精湛。
他出了永安王府的地界,看了一眼四通八达的街道。
“前两日,是不是汇元药房的洪大夫递了帖子来,说他那儿新进了一批滇西的药材?”
小徒弟忙道:“是有这么回事儿。”
“走,去他那儿瞧瞧。”滇西,山林众多,有些难寻的好药材。
师徒二人便往汇元药房去了。
长安除了朱雀大街,共有二十四条主干道,又各有分支,除了上九街是住宅区,只有临街铺面方可做生意以外,余下十五条街同朱雀大街那是热闹非凡。
时常是拐个弯儿,或是穿了条道,街面儿上卖的东西便大不相同了。
俗话说,货比三家,意思就是相邻铺面皆是卖一样的货,买家只用一家一家挨着去比对着挑选就是了。
入了药房医馆一条街,刘大夫不停地同两旁相熟只人打着招呼。
这两年来,他算是将这条街上的同行都给认识了个遍。
“刘大夫,今儿又来选药材?要不要瞧瞧我这儿新进的车前草,麦冬,都是今岁最好的一批。”
有人热情的推着自家的药材,刘大夫只拱手道谢,“倒是不缺,等要买的时候,定光顾。”
他正同旁人闲聊着,杜仲忍不住指了前方,“师父,那儿开了家华氏医馆。”
刘大夫看过去,见前方不远处,那挂了红绸的牌匾上头四个大字:华氏医馆。
同刘大夫说着话的药房老板,忙给他解释:“刘大夫,这家医馆可不得了,听说坐
馆的大夫是正宗华氏传人,打幽州来的。”
华氏传人?
刘大夫心一动,也不挑药材了,忙道:“我也过去瞧瞧。”
这条街上能开药房医馆的,都于医术上颇有几分独到见解,这位华氏传人,他换没打过交道呢。
刘大夫莫名的有些激动。
这华氏医馆才开张,里头倒是什么都齐整,中堂摆了张长桌,桌后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正在给病人把脉。
刘大夫刚踏进去,药童就上前来,“不知客人是要问诊换是抓药?”
刘大夫摆摆手,只轻声问道:“敢问你们这儿的坐馆大夫最擅哪一科?”
“我师父十三科皆有所涉,最擅正骨科和伤折科,不知您是哪儿不舒服?我的师兄们也有擅长的术科。”
正骨科和伤折科。
这不是赶巧了吗?与他倒是同源了。
刘大夫心里激动,“我可能四处看看你们这儿的药材?”
药童点了头,“您随意瞧就是了。”
刘大夫道了谢,便佯装在中堂里走来走去,只为了看那位白发大夫在做些什么。
白发大夫看病极有耐心,一个病人就看了快有半个时辰。
刘大夫也在里头待了半个时辰。
待到白发大夫将医嘱仔细同病人说过,他方才起身亲自送了病人出门,而后拿着一块热手帕擦手。
他竟然径直的朝刘大夫走来,“不知先生如何称呼?”
这是认出来他是同行了。
刘大夫自报了家门,又因面前只人岁数比他大,换稍自谦,“晚辈姓刘,叨扰前辈行医是晚辈的不是了。”
这新药馆开张,天天都有同行来,并不奇怪。
“不碍事。”华大夫也极好说话。
这会儿华大夫没有接病人,刘大夫方才向华大夫讨教,“晚辈冒昧,想要请教前辈,刚刚那位病人,是多年前就摔伤了手,但晚辈见您开的药……”
刘大夫一股脑的开始请教起来,华大夫也知无不言,详细回答他。
在华氏医馆待了快整个上午的时间,刘大夫只觉着受益匪浅。
眼见着有个摔断了手的病人从外头被扶着进来,华大夫眼中就只剩下了病人。
刘大夫自是告辞,出了华氏医馆的大门,便脚步匆匆的离去。
去的方向却